肇庆每日新闻资讯:广东外防输入不松劲,科技“战疫”不停步(2)
2020-04-09 09:14 肇庆人事考试网 来源:肇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正进行动物攻毒保护实验
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是一个国际性课题,目前我省疫苗研发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彭育才表示,疫情发生后,广东省科研单位在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协调下,在国家有关科研机构的支持下,重点开展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并且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在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方面,经过动物实验证实,都可以诱导小鼠和猴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而且这些抗体都有很强的病毒中和能力,目前正在进行攻毒保护实验。在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研制方面,我省科研团队也已经获得了候选的疫苗。
彭育才介绍,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我省27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疫苗研发生产企业组建了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由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作为理事长单位,徐涛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联盟将加强疫苗研发单位与疾控中心、医院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投入,提升整体合力,服务疫苗创新事业,增强区域的疫苗研制能力。”彭育才表示,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也会积极整合国内外资源和力量,合力地推进疫苗科研的攻关,加大研发的力度,推动疫苗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希望为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作出贡献。
技术创新联盟加快传染病诊断技术发展
当前广东在诊断试剂的生产和研发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新成立的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尹烨表示,面对一个新发的重大的烈性传染病的疫情开始,能够实行精准隔离是非常重要的,精准隔离的关键是精准地检测。成立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于加快传染病诊断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截止到4月8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全国范围内23家26个产品,这其中就有广东的5家6个产品,覆盖了包括基因测序的产品、核酸诊断的产品,还有免疫检测、抗疫抗体检测类产品。
他介绍,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共计14家,既包括科研实力很强的,比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创新研究院,也包括几家本土的上市企业。同时,联盟也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衔接,采取开放式的组织管理模式,不断地吸纳在传染病科技工作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发挥重要作用的单位加入。
成立以后,联盟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地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广泛地去集聚国内外各界的力量,建立传染病的诊断合作研发平台,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临床用户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努力突破一批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发挥咨询服务作用,在联盟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致力于传染病诊断试剂的研究生产、质量保障和推广应用当中的共性关键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和长期的合作,也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建议;发挥交流共享作用,去建立构建互补的合作关系,及时交流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顺利运转,提升传染病诊断试剂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我省的检测试剂产业。
加速补齐实验动物基础设施短板
发布会上,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黄韧介绍,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在安全性、有效性的药物研发和评价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韧表示,一方面我省实验动物模型基础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但与此同时,我省实验动物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省缺乏高标准的大动物实验平台,所以等做到了动物攻毒保护实验的时候,必须要到外省的有相应条件的实验室里面去开展,这个也成为制约我省疫苗研制和支撑新冠防疫斗争的一个瓶颈。”黄韧说。
在这种背景下,省科技厅推动成立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现在这个联盟有42家发起单位,均来自于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包括澳门的中医药质量标准国家重点实验室,这42家接近全省实验动物行业机构的1/3。除此之外,联盟还在这几天收到了31家其他单位的入盟申请。
黄韧介绍,联盟成立以后,将本着推动行业内产学研结合为宗旨,促进联盟成员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入合作。“我们将具体围绕实验动物资源标准化、动物模型技术创新和临床前评价技术平台的搭建、组建专家委员会搭建战略咨询和研究平台,对标对表国际标准,吸纳全球实验动物行业的最新成果,推动实验动物及相关上下游的产业建立统一的生产、质量和服务的标准,引导我省实验动物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搭建以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为重点的实验动物高端科研实验平台,提升实验动物资源创新研究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动物实验及技术服务,从而全面地来促进和推进我省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黄韧说。
研发出可连续有效佩戴7天的口罩
龚国平介绍,为了解决个人防护口罩的供给保障问题,我省已研制出有机硅烷口罩、重离子滤膜口罩、聚四氟乙烯滤膜口罩等,经相关机构检测,防护效果好、可连续多次多天使用。同时,研发出纳米纤维滤膜口罩,能够取代熔喷布,成本更低。
据介绍,省科技厅组织省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从内外层无纺布材料和中间熔喷布替代材料两个方面开展攻关,其中,采用有机硅烷处理的无纺布作为口罩内外层,中间层用熔喷布制备的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可连续有效佩戴7天。
“研发人员研发的聚四氟乙烯过滤膜和重离子滤膜具有纳米级的孔径,能有效隔离细菌和病毒,并具有耐高温特点。”龚国平说,采用聚四氟乙烯过滤膜或重离子滤膜替代熔喷布制造的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可用沸水浸泡清洗或医用酒精喷洒消毒。经相关机构检测,可反复使用7次以上。
此外,针对目前口罩核心过滤材料熔喷布价格上涨、口罩生产成本高的情况,省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积极研发低成本的纳米纤维滤膜替代熔喷布。该纳米纤维滤膜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达到医用外科口罩标准。
“粤康码”保障湖北人员安全健康返粤
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介绍了我省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从4月8日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据统计,约有10万人将从武汉陆续返粤,“内防反弹”的风险增加。为严控输入风险,广东采取了“三个一”和“三个提醒”的措施。
“三个一”是指对近期武汉返粤人员,打一次电话,询问本人及家人近期健康状况及有无接触过确诊、疑似病例;要求在湖北检测一次新冠病毒核酸;要求扫一次广东粤康码,并连续申报至少3天的健康状况。“三个提醒”是指用人单位和社区要对武汉返粤、来粤人员,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重点提醒抵粤14天内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不得组织、参与聚餐和聚会等活动;开展健康状况问诊,提醒关注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提醒每日在粤康码上申报健康状况。同时要求,对持“湖北健康码”红码和黄码人员,以及未申报粤鄂两省健康码的武汉来粤人员,及时安排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对于无7天内核酸检测报告者,抵粤当天安排到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建议武汉来粤人员7天后再检测一次核酸。
另外,据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介绍,目前,我省的“粤康码”与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各省(区、市)健康通行码实现了数据共享互信。外省人员进入广东时,应提前登陆“粤省事”平台领取“粤康码”,或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申领“防疫健康信息码”作为我省通行凭证,实现“一码通行”。同时,为切实做好武汉来粤人员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工作,现阶段武汉人员来粤,应通过“粤康码”的“入粤申报”功能,登记目的地等基本信息。“粤康码”是通过汇聚疫情发生以来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采集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动态分析,确定重点人群,包括确认病例和核酸阳性人员、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疫情重点地区输入人员、集中隔离人员、居家隔离人员等六类,标识为“红码”,其余人群标识为“绿码”,这个判断规则是科学、准确、可靠的,可放心使用。
严格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
当前国际疫情呈暴发、激增态势,广东经济活跃、对外交往频繁,外防输入的压力较大,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为此,我省始终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织密织牢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道防线”,严格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坚决遏制境外输入传播。
周紫霄介绍,3月21日以来的新增入境人员病例都在口岸和隔离点发现并掌控。3月21日以前的存量入境人员,广东从3月23日起就实施了拉网式大排查,由社区“三人小组”,逐一上门开展健康状况问诊和核酸检测,已对4.78万前期入境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通过大排查,我省3月8日至21日的存量入境人员底数已摸清,他们的风险是可控的,而且我省社区网格化排查处在不断强化的状态。”
周紫霄还介绍了援湖北医疗队返粤情况。8日当天,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佛山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员结束援助任务返粤。此前,4月5日和4月7日分别有135名、131名医疗队员返粤。截至目前,还有180余名医疗队员坚守武汉。
以上是肇庆每日新闻资讯:广东外防输入不松劲,科技“战疫”不停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考试资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敬请关注肇庆人事考试网。
(编辑:肇庆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