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
2021-11-19 03:27 肇庆人事考试网 来源:广东华图教育
[单选]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最符合白熊效应的是:
A .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
B . 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
C . 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
D . 人们往往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
参考答案:C
[华图教育参考解析]:
本题题干为心理学类定义判断。
第一步:关键信息------①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②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第二步:题目详解
C选项: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即刻意转移注意力,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即思维上开始无意识的监视自己,想着自己是否忘了对方,结果反而记得更清,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失恋这件事情的关注,符合定义,所以选C。
A选项: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涉及要刻意转移注意力,所以A错。
B选项:家长越不让做,孩子越是要做,这是孩子的叛逆心理,不是 “刻意转移注意力”,所以B错。
D选项: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没有体现“刻意转移注意力”使自己放弃对事物的关注,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2017-吉林甲-068】
以上是关于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的参考答案及解析。详细信息你可以登陆肇庆公务员考试网。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点击咨询>>>
特别说明:华图题库系统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关注广东华图教育微信gdhtgwy,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华图题库平台所收集的试题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编辑:肇庆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