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微商城| 砖题库职位库文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广州 在线咨询
    深圳 在线咨询
    佛山 在线咨询
    珠海 在线咨询
    中山 在线咨询
    清远 在线咨询
    韶关 在线咨询
    东莞 在线咨询
    惠州 在线咨询
    汕头 在线咨询
    汕尾 在线咨询
    潮州 在线咨询
    揭阳 在线咨询
    梅州 在线咨询
    河源 在线咨询
    湛江 在线咨询
    肇庆 在线咨询
    江门 在线咨询
    阳江 在线咨询
    茂名 在线咨询
    云浮 在线咨询
    广东华图 在线咨询
  • 当前位置:肇庆人事考试网 > 华图题库 >

    阅读模式

    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2022-12-04 11:27 肇庆人事考试网 来源:广东华图教育

    题目

    材料: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宋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不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古籍数字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古籍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单选题]

    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A .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 . 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 . 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 . 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又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优质答案

      参考答案:

    A

      

    解析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本题信息来自于第二段第七句。

    第二步:分析题干
    第二段第七句提到“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一是读书人育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说明苏轼认为书籍容易得到,读书人反而不读书不被背诵了,这与A项说到的“皆束书不观”是一致的,所以选A。

    第三步:分析选项
    B选项:本项意思是说人们广泛持有印刷有错的书籍,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就极难改正书中的错误,这是叶梦得的观点,所以B错。

    C选项:本项是叶梦得的观点即是文中第二段提到的“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所以C错。

    D选项:本项旨在说明纸的质量良好且便宜,与题干无关,所以D错。

    故本题选A。
    【2015-北京-048

      以上是关于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的参考答案及解析。详细信息你可以登陆肇庆公务员考试网。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点击咨询>>>


      特别说明:华图题库系统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关注广东华图教育微信gdhtgwy,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华图题库平台所收集的试题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编辑:肇庆华图)

    最新题库

    首页 招考信息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